刘世振:怎样的培养体系能支撑国象梯队凤起潮鸣?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棋手,尤其是振样支撑女子棋手,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国际象棋行业人士的养体共识之一。
长期致力于推动智力运动在更广泛人群中普及的国象上海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上海棋院院长刘世振深知,梯队要真正推动国际象棋事业的凤起发展,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潮鸣从基层做起,刘世通过系统的振样支撑培训和丰富的比赛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国际象棋的养体兴趣和热爱。这不仅需要更加完善的国象培训体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梯队共同关注和努力,以形成合力,凤起推动国际象棋事业的潮鸣可持续发展。
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这个系列赛不仅是刘世一场场巅峰棋艺的较量,更是对女子国际象棋运动普及和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赛事期间,不仅同期举办了“上海海湾杯”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新人王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国际象棋比赛、上海国际象棋升级赛等不同层级的赛事活动;主办方还邀请国内外国际象棋大师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与青少年和爱好者们互动交流,办讲座、下车轮战,进一步推动国际象棋运动在上海的普及推广。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更多青少年和女性群体对国际象棋的热情,并进一步增强了国际象棋在上海本地的群众基础。
筑牢国象群众基础迫在眉睫,推动国际象棋人才培养久久为功。在上海棋牌院举行的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期间,笔者采访了上海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上海棋院院长刘世振。

Q1:第四次成功举办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这次举办的过程,和前三次有什么不同?上海棋院在赛事落地过程中,面临过哪些问题?
刘世振:于赛事本身,和前三次并无本质的不同。不过这次,我们原本有过放在上海图书馆的想法,其实我个人最初也希望选择一个具有地标性,符合棋手气质并富有诗意和书卷气的地方。也有人给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提议,比如将比赛场地设在剧场内,这样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我则是准备了一个“保底”方案,以防万一其他方案都未能成功或某些环节不满足国际棋联的严谨要求时——上海棋牌院的硬软件设施可以承接这样级别和规格的比赛,作为“保底”的赛事举办地。后来果然,由于方方面面的一些原因以及会涉及到许多第三方事务,最终举办赛事的场地未能选择放在图书馆或剧场内。同时,考虑到国际棋联对这次比赛非常重视,他们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我对将比赛放在外部场地也有些顾虑。放在上海棋牌院,能使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衔接都更可靠、可控。此外,办赛过程也遇到过一些其他的挑战,但我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在为整个赛事数个月筹备的过程中,我们还深刻感受到了上海市领导、上海市体育局领导对发展国际象棋运动的关心和支持力度,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去办好这次赛事。

Q2:上海在国际象棋项目上一直有着不俗的成绩,近年来,上海的国际象棋整体开展情况如何?
刘世振:上海与国际象棋的缘分源远流长,是中国较早开展、推广国际象棋运动的城市之一,1958年上海成立了市国际象棋队。因此,上海一直有着很好的国际象棋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际象棋运动员。
上海国际象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上海智力运动的发展。2024年,上海举办了3项全国级别的国际象棋赛事,6项市级计划性赛事,以及各类推广普及赛事32场,参与人数近4万人次。在上海市体育局的领导下,我们在传统二线队的基础上,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建设了上海智力项目社会培养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更多有志于投身国际象棋的青少年搭建起发展平台。2023年至2025年这两年间,上海新增了约1000名国际象棋青少年注册运动员。
今后,我们将继续打造丰富的赛事体系,搭建平台,吸引全市国际象棋爱好者踊跃参与;继续深化体教结合,在校园中普及推广国际象棋运动,挖掘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象棋棋手,为上海、为祖国争光。
Q3:上海曾培养出多位国际象棋名将(如居文君、倪华),对于培养顶级棋手,上海有什么样完整的梯队体系?
刘世振:顶级棋手的培养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既有时势的影响,也有运气的成分,并非仅凭相同的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赶上合适的时机,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成绩的走势往往是起伏不定的,不可能一直保持上升。
上海在培养国际象棋人才方面,确实有着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我们注重从娃娃抓起,通过学校、俱乐部以及社区等多渠道推广国际象棋,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并喜欢上这项智力运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筛选出有潜力的苗子,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同时,我们还积极为年轻棋手搭建比赛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尽管顶级棋手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上海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国际象棋氛围,为人才的涌现创造更多可能性。可以说,在人才培养和青训体系方面,我们的态度是认真且努力的。
Q4:在上海,当发现不同青少年年龄段的国象好“苗子”后,是否也有因为他们最后选择了“卷学业”这条路而错失过?
刘世振:这一问题在上海和全国各地颇具共性,几乎所有棋类项目都面临类似的挑战。问题主要在于,孩子家长往往更注重学业,这使得每个年龄段都难以涌现出足够多的优秀棋手。
过去,我们通常在一个年龄段内培养出一批棋手,然后从中筛选出优秀人才,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来提升整体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个时代的优秀棋手们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其实有时需要一些运气的缘故。但现实往往是,在一批棋手中,只有一到两个佼佼者,甚至两个年龄段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顶级棋手潜力的人才;同时,其从同年龄段中脱颖而出的竞争烈度和残酷程度,也无法和以前相比。而一旦这个人最终没有成功,那么在该年龄段我们就可能出现人才断层。
上海许多有潜力的苗子,但教练们常常惋惜他们最终选择了学业,他们就不太可能继续走职业棋手的道路,或者他们选择出国留学,也同样无法在优秀棋手之路上更进一步,也就无法达到顶级水平了。这样一来,棋类运动就变成了相伴他(她)们一生的纯粹的爱好。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只能接受。毕竟,我们不能强行改变家长的决定。所以现在我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自己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关注外地有潜力的棋手,引进后继续培养。
Q5:中国女子国象棋手长期位居世界顶尖之列,您认为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刘世振:我认为,中国女子棋手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在世界领先的位置,关键在于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以上海为例,我们具有自上而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我们有一套完善的选拔机制,而在培养棋手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我们不仅有一线队和二线队,各个区也在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在梯队建设方面,我们的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来扩大群众基础,例如文化周、系列大师赛以及各种精英赛事,以此推动这项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国际象棋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它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成为许多人休闲娱乐的一部分。上海的外国人众多,国际学校也很多,因此国际象棋在这里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样的环境氛围,无疑为棋手们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潜在棋迷群体,更为我们选拔和培养年轻棋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Q6:上海目前女子国际象棋的普及情况如何?上海棋院在培养女棋手方面,有没有一些倾斜政策?
刘世振:在上海,棋类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发展得相当不错,许多比赛甚至需要限定名额。关于女棋手,我始终认为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女性国际象棋爱好者的参与往往能带动更多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只有男性喜欢国际象棋,那么很可能仅限于此;但如果女性也喜欢,那么全家人都可能参与进来。
因此,上海棋院一直非常重视女子棋手的培养,我们有专门针对女子棋手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旨在提升她们的棋艺水平,同时培养她们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为女子棋手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展示平台。
不过总体来说,在棋牌类项目的参与度方面,女性相对于男性的比例确实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事实上,在女性参与体育项目方面,青少年女性的选择往往不如男性多。这可能与家长的影响有关,一方面是兴趣爱好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也更倾向于让孩子选择偏文科的项目,而男孩子则更多选择理科项目,例如棋类项目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需要大量地计算和心算,因此家长们往往下意识认为,男孩子应该选择棋类运动。
然而也正因为这样,我才建议学理科的女孩子能够学习一下国际象棋——它不仅可以帮助你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对于提升理科思维有很大帮助。
Q7:您认为此次女子世界冠军赛选手的榜样作用,对于上海青少年(尤其是女孩)有何影响?在帮助女子棋手平衡竞技生涯与个人发展方面,上海棋院倡导什么样的个体发展理念?
刘世振:我认为此次女子世界冠军赛参赛选手居文君和谭中怡的榜样作用巨大。这两位顶尖的女棋手在赛事期间,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的传播方式,向世人展现出了她们作为普通人的经历、努力、挫折、徘徊、成就、内心、思想和喜好……等内容——向上海的青少年,特别是女孩们,更是展示出了国际象棋的魅力和可能性。这无疑会激发更多女孩对国际象棋的兴趣,促使她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智力运动中来。
在帮助女子棋手平衡竞技生涯与个人发展方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和多方面支持的过程。上海棋院不仅关注女子棋手的棋艺提升,也致力于帮助她们在竞技生涯与个人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鼓励女子棋手在追求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个人发展,比如学业和家庭。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提供灵活的训练和比赛安排,以适应她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Q8:是否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到国际象棋赛事或俱乐部建设中来?未来是否会推出相关措施,提升女子智力运动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刘世振:当前,国际象棋的商业化程度远不及围棋,企业和资本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部分原因在于其国际参与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积极组织国际赛事,以提升赛事的全球影响力。
然而事实上,国际象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参与人数仅次于围棋,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国象棋、跳棋、五子棋和桥牌等棋类项目。因此,我们非常希望社会力量和企业能够更多地关注国际象棋,提升其关注度;我们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到国际象棋赛事的合作模式中。如果有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经过几次尝试并成功探索出可行的模式后,可能会延伸出更多的合作机会。
当下,我们正在寻求:通过打造明星选手并积极探索以冠军为基础进行扩散性传播的商业合作模式,从而提升国际象棋的商业价值的可能性。通过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能为国际象棋赛事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还能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国际象棋的学习和训练,让棋手在国际象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Q9:上海未来是否可能继续申办更多的重量级国际象棋赛事?您对上海国际象棋运动发展的规划和愿景是什么?
刘世振:我们计划举办全国乃至国际顶级智力运动赛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专注于国际象棋这一类智力运动赛事。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逐步推进,打造一个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赛事生态系统。
对于上海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我们有着深切的期望和规划,将通过持续地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象棋的重要基地,不仅在国内引领潮流,更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推动更多高水平的国际象棋赛事“落户”上海,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棋手前来竞技,以此提升上海国际象棋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文章
- 中国的一些AI数据中心据称持有大量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英伟达RTX 4090D 48GB显卡,并正在拆解、翻新这些GPU,然后以“全新卡”的名义在市场上出售。DigiTimes Asia报道称,部分公司2025-04-28
五月天《回到那一天》演唱会天津场 「FLY TO 25TH专机」隆重迎接白敬亭
中国娱乐网讯www.yule.com.cn 五月天3月29日在拉斯维加斯与全世界超过1300万歌迷欢庆成团日,跟歌迷打勾勾盖手印,25+1个生日快乐,相约下个25年继续走下去。因为你的思念,再度引领五2025-04-28- 近年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作品、网络影视、短视频等蓬勃发展,数字化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但与此同时,侵权行为也日益网络化。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上海市检察机关率先开展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制定切合实际2025-04-28
- 讯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王彩焕)日前,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火焰蓝杯”定向赛暨消防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浦东世博文化公园鸣笛开赛,来自全市60支队伍300名市民参加了此次比赛。图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2025-04-28
- 只差一场比赛,青岛男篮与CBA首个“黑八”奇迹擦肩而过。随着客场96-101不敌广厦男篮,青岛男篮在系列赛总分一度2-1领先的情况下最终遭到对手逆转,无缘队史首次闯入四强。虽然留下遗憾,但他们用行动兑2025-04-28
惊喜!HIGHLIGHT 时隔9年以前队名“BEAST”回归
4月16日,据韩媒报道表示,男团 HIGHLIGHT 将以“BEAST”队名发布新歌《No Ending》。HIGHLIGHT尹斗俊、梁耀燮、李起光、孙东云)将于16日下午62025-04-28
最新评论